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星辰同文馆

星辰同文馆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农家小秀才 > 第30章 一纸调令风起南阳

第30章 一纸调令风起南阳(1 / 2)

南阳府衙,后堂。

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,混杂着陈年卷宗特有的纸张味道。

知府孙瑞的手中,捏着一份刚刚送达的核验文书,落款处,是周通那刚劲有力的签名。

文书不长,用词也远不如李德海的报告那般华丽,却字字千钧,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实证感。

“……积竹为犁,巧思天成,坚韧胜于杂木,臣亲验之,犁地半亩,轻快省力,非虚言也。”

“……工坊之内,量具统一,部件规整,流水作业,井然有序,此法若能推行,于国之工造,大有裨益。”

“……至于民心,臣于乡野之间,亲闻百姓称颂,呼其为‘农神’,其敬仰发自肺腑,非县衙所能强令。”

孙瑞逐字逐句地看着,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,发出笃、笃的轻响。

周通的为人他最清楚,从不夸大,也从不讳言。

能让他用上“巧思天成”、“大有裨裨益”这样的词,足见那安河县的变化,是何等的惊人。

尤其是最后一句,“非县衙所能强令”,更是点出了关键。

民心所向,这四个字的分量,比任何的税收增长都更让一个地方主官心动。

李德海,这次是捡到宝了。

孙瑞的脸上,终于浮现出一丝发自内心的笑意,他拿起朱笔,正准备就这份核验文书,写下嘉奖的批红。

“大人。”

一个沉稳的声音在门口响起。

幕府张师爷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,手中同样捧着一份文书。

他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平静,仿佛一口不起波澜的古井。

“何事?”

孙瑞心情不错,随口问道。

“一份来自安河县的陈情状,是本地大族联名所上,言辞恳切,事关全县农事之安危,下官不敢擅专,特来请大人定夺。”

张师爷说着,将那份“黑材料”轻轻放在了孙瑞的桌案上,正好压住了周通文书的一角。

孙瑞的眉头微微一挑。

安河县大族?

他放下了朱笔,伸手拿过了那份陈情状。

只看了几行,他脸上的笑意便迅速收敛,取而代之的,是一片凝重。

“……竹木乃草本,畏水畏潮,此乃天理。火燎胶合,不过掩耳盗铃之举,欺上瞒下之策……”

“……待春雨连绵,暑气蒸腾,百犁齐腐于地下,万亩良田毁于一旦,届时悔之晚矣!”

信的末尾,那句用血红朱砂写就的批注,更是触目惊心。

“此非利民,乃是绝户之计也!”

“绝户计”三个字,像三根钢针,狠狠扎进了孙瑞的眼睛里。

后堂之内,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。

孙瑞将两份文书并排放在桌上,一份是心腹干将的实地核验,字字珠玑,充满了赞赏。

另一份,是地方大族的泣血陈情,字字诛心,充满了恐惧。

一时间,他竟也有些分不清,哪个是真,哪个是假。

“大人,”张师爷适时地躬身,声音不大不小,却清晰地传入孙瑞耳中,“下官愚见。”

“此事,颇为蹊跷。”

“周主事刚正,所见必为真。然安河大族,世代耕读,亦非无知之辈,其忧虑,或非空穴来风。”

他顿了顿,抛出了一个让孙瑞无法拒绝的提议。

“此事若为真,则安河县上下,李德海、周通皆有欺世盗名之嫌,当严惩不贷。”

“此事若为假,那这背后必定有奸佞小人作祟,而那献策的林凡,便是百年不遇的农学奇才,当破格重用。”

“无论真假,此事都已干系重大。与其听两面之词,不如……将那始作俑者,安河县劝农使林凡,召来府城。”

“当着大人的面,亲自问询,是骡子是马,一验便知。”

张师爷的一番话,说得滴水不漏。

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,只是将选择权,完美地交还给了孙瑞。

热门推荐